空调维修,可谓“盛夏的烦恼”。各种行业乱象频频曝光,暴露出维修工缺乏职业技能培训、维修能力与诚信缺失的一面。业内人士指出,空调维修属于高空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具备高空作业资质的特种职业证书,同时,还需要一张“上门服务证”,两证齐全才能上岗,应当呼吁行业加强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全员持证。
500家正规维修商维修工持有两类证书
在百度、360、58同城等互联网平台上,搜索而来排名靠前的这些空调维修企业不靠谱。那么在
上海,包括空调维修在内的家电维修行业,到底有没有“正规军”?有多少“正规军”呢?记者了解到,实际上是有的。
“‘正规军’的资质,应审核两方面:一个是维修企业是否具备资质,二是维修人员是否具有资质。”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建平向记者指出,“企业资质包括营业执照是否合法,必须审核。而对个人则需要认定其是否具备高空作业的特种职业证书和上门服务证。”
据悉,上海家电维修行业有“一台三会”,由一个认证平台(962512上海家电服务热线平台)和三个行业协会组成。三个行业协会分别是上海家用电器行业协会、上海交电家电商业行业协会、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行业协会。从2014年开始,上海推行统一的上门服务证,包括空调维修在内的家电维修行业必须经过培训后方能持证上岗、亮证服务。截至目前,上海市共有包括空调维修企业在内的家电维修企业2100余家,其中隶属于“一台三会”的有资质服务企业为780家左右(包括有资质的空调维修企业500家)。
黄建平指出,排除在这些“正规军”企业外的1300余家企业中,存在“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的小微模式,有的甚至不能称为公司、许多为非正规就业。“非常遗憾,通过消费体察,我们发现多数空调维修人员在上门时,并未提供相关的身份信息。既未亮明身份、不‘自报家门’,也未提供所谓‘上岗证明’。”市消保委秘书长陶爱莲指出。
“500家空调维修企业涵盖了沪上空调维修的较大服务商。”黄建平向记者指出,由于用工成本高企等因素,目前市场上的空调销售企业基本没有自己的直属维修团队,连售后维保电话也多数并不设在上海。“空调销售品牌基本都是通过授权服务的形式,授权、派单、服务、零配件供应应全过程监管,价格也基本统一。这些授权企业就涵盖在500家空调维修的‘正规军’中。”
“一般来讲,正规企业只要涉及空调维修等高空作业,相关人员都必须具有高空作业的特种职业证书。否则,踏出窗门就属违法。但目前执法留有空白。”黄建平指出,第二个证也是较为关键的、检验空调维修人员技术资质的“上门服务证”。
“早在2014年上海便开始向包括空调维修在内的家电维修行业推行上门服务证。”黄建平指出,目前,这些“正规军”企业涵盖的维修人员总数在1.8万名,持证上岗的维修人员总数在1.5万名,有3千人左右尚未“持证”。“1.5万名持证者中,有1万人为空调企业官方授权的维保服务商。”
高危作业收入低年流动率近23%
“空调维修的季节性非常明显,每年夏季的6月到9月,和每年冬季的12月、1月,是业务量最为充足的月份。淡季和旺季的收入差距是非常明显的。”黄建平告诉记者,但从空调维修行业的整体收入来看,需要高危作业的空调维修人员平均月收入五六千元,尚不及一个快递员。
上海交电家电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平向记者表示,除了收入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因素外,空调维修行业本身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因此行业存在一定的“招工难”。“和10年前相比,如今空调维修的准入门槛降低了,行业人员参差不齐,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无法根治。”黄建平则指出,“一面是招工难,另一面则是维修企业进入市场没有门槛、维修人员进入行业也没有门槛,造成了如今的行业困局。”
据业内统计,上海空调维修行业的年均人员流动率在23%左右,流动比例较高。“从静态监管来看,呼吁全员持证有很大难度,但从动态监管角度出发,呼吁‘一台三会’旗下的正规企业能够全员持证,是可以实现的。”黄建平还表示,目前空调维修行业还存在缺少培训、水平不足的问题。“现行的培训多针对企业的维保情况,‘正规军’的培训多由各大型的维保企业组织个性化培训,社会参与度并不高。”
黄建平呼吁,应扶持维修“正规军”、呼吁“正规军”普及全员持证,并鼓励“工匠精神”,让更多的空调维修人员提升职业技能,提升行业的整体素养和维修水平。
推“正面清单”不诚信则“一票否决”
上海市商务委表示,今年夏天,上海市商务委将组织家电维修行业的“正规军”联动服务,通过“共享维修”确保快速响应。
“空调维修行业的特殊性,没有专业人员的现场勘查,消费者很难判断是否被虚构故障、是否被欺诈。”黄建平指出。家电维修专家任超英则表示,通过虚构故障叠加收费,甚至赶上买一个新空调的费用。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商务部2012年7号令公布的《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第九条,家电维修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不得有“虚列、夸大、伪造维修服务项目或内容”,“隐瞒、掩饰因维修服务导致用户产品损毁的事实”,“虚报故障部件,故意替换性能正常的部件”,“冒用家电生产者商标或特约维修标识”等内容。如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可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此外,根据新《消法》,经认定为消费欺诈的行为,可以“退一赔三”。
目前,上海似乎还未就空调维修猫腻、欺诈等行为开出过一纸正式罚单。
“包括空调维修在内的家电维修行业,都亟需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对不诚信的企业应有退出机制。”陶爱莲指出,市场不能只有准入、没有退出。“应从监管和立法出发,强化市场主体的责任、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平台,诚信信息共享,让这些违法企业、违法个人不敢、不能也不愿失信。”
“建立‘黑名单’制度的同时,还要力求推出一些‘正面清单’,通过评定审查让一部分真正具备资质和门槛的‘正规军’走向市场,告知消费者。一旦‘正面清单’中的维修企业和维修工,出现消费欺诈等问题,将实行‘一票否决’”,陶爱莲表示。